人有时候是凭借一口气活着的,裴青阳就是,玉儿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,当然她也不赞同好死不如赖活的理论,这也是谬论。
陆麟风伤得不轻,没抬回京师,就地医治,也怕他熬不回京师去。
造反需要哪几个因素,起码要有动机,裴青阳就是厌世,他觉得人类该死,不管是草原上的游牧人,还是中原内的读书人,既然都该死,那就都去死。
怎么才能死人最多,最快,战争。
战争是裴青阳的目的,让所有人都去死,包括他自己。
皇甫诚不是这个目的,皇甫诚的目的是最好是自己去摆弄别人,而不是被人摆弄。
在皇甫诚看来,战争是手段,是威慑震撼人的一点手段,尤其是玉儿拥有这么多热武器的情况,闪击京师,不是不可能。
玉儿觉得这王朝没什么大问题,有问题的话,西北那些人早反了,何须等到今日。
其实汪玉儿和皇甫诚的关系也很怪,他们是夫妻,但是在隔壁王朝的夫妻,出了那片地方,谁要承认什么是夫妻。
起码公主是不承认的。
裴青阳成日里和公主厮混,皇庭王帐中人人皆知,现在又来了一个,也是公主的男宠。
是的。
男宠,玉儿挺喜欢男宠,她以前还有姬妾,那个夺权的姬夫人,不就是个例子。
还有别的部落首领以为公主喜欢童子,也送过不少男童女童,被公主打回去了。
现在看来,公主的审美眼光还是正常,从裴青阳到皇甫诚,都是正常的壮年男性,而且是长相要斯文,公主不喜欢太粗糙的男人。
皇甫诚一来,公主的审美和私人生活逐渐被人摸出规律,下面又开始蠢蠢欲动了。
裴青阳说:“短短半个月,下头已经开始做筛选了,筛选你的男宠,都开始认真为你选拔新的庭帐之人了,准备为你吹吹枕边风。”
玉儿不语,她话越来越少,有些人觉得公主的城府深,用裴青阳的眼光看,这公主压根就没在听你说话。
裴青阳了不起,为了灭世,自己不婚不育,没有牵挂,用他的说法是:不如和公主在一起,反正我们都要死,不如一起死好了。
正好那日皇甫诚来了,就在后帐坐着,玉儿瞥裴青阳,她的建议是想打过去不是不行,但你最好一击必中,一打就赢。
隔壁那几个杀神可都没死,皇甫敬安、秦道南、徐枫华,还有一堆文臣武将的,就靠她和裴青阳两个饭桶,能覆灭一个王朝?
裴青阳要的不是篡位,他是要炸平那边。
玉儿听了都头疼,你只要一打,马上就有义军出现,举大旗,以某种罪名,能给她这边都踩平了。
你要做什么事,必须师出有名,要说得通。
说不通的,那就不必做了。
因为对面也在找机会,找借口,想铲了这边王帐,大家都是在等机会,找时机。
轰了裴青阳出去,玉儿起身,一把被皇甫诚抱起来了,他现在大概知道裴青阳是个什么角色了,是个脑子不对路的人,是个被中原的官僚体系伤透了的人,做官不顺,家里争斗,欺负孤儿寡母,他才会有这么重的恨心。
玉儿被皇甫诚丢在马背上,以为他要带她去哪儿,结果哪儿也不是哪儿,单纯是想在马背上来一发。
玉儿快吐了,被他抱下马背去河中,他还想来,不知疲倦的,玉儿看他,他好像十分喜欢野地里,要么演武场中,反正不能在床上,他就不是那么喜欢床上。
玉儿被他摆来摆去,有些烦了,他就抱她到怀里,什么也不说,就是抱着她。
玉儿想睡觉了,皇甫诚脱了袍子盖到她身上,她翻过身去,不同他说话。
有没有怨气,有。
有没有爱意,应该也有。
但用爱意去抵消恨意,慷他人之慨。
每个人的理由都很多很多,如何如何的身不由己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基本就是靠道德绑架,让人知晓你,原谅你。
原不原谅又如何呢,还爱着才是最重要的。
皇甫诚去烤鱼,玉儿就说要喝汤,皇甫诚下次煮汤,玉儿又说不如烤鱼。
姑娘家的心事你别猜,她愿意和你说话,就已经很好很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