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假期如期而至。
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,毕业班放三天,非毕业班放七天。
高一的学生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翻身农民把歌唱的感觉,他们去年也是这么熬过去的。
嗯,心里瞬间平衡下来了。
此时,两个人坐在沙发上面面相觑。
林淮:“你不回家吗?”
秦寻:“我家长出去旅游了。你呢?”
“我妈出国去做学术交流了。”
“真巧。”秦寻真心实意地感叹道。
“冰箱里没菜了,我等会去买,你想吃什么?”
“宫保鸡丁,红烧鲤鱼,手拍黄瓜。”秦寻打开电视,窝进沙发里,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,手里还拿着一盒薯片。
林淮起身走进厨房:“行,我先去煮米饭,薯片少吃点。”
“好,你辛苦了。”秦寻深知自己是厨房杀手,决定还是不进去添乱好了。
买完菜回来,林淮看着秦寻窝在沙发时,有些无奈。平时看起来高高瘦瘦的人蜷缩起来,让他觉得白白的、小小的,还怪可爱的。
林淮眼里染上了几分笑意。
他转身进了厨房 。
他再次出来的时候,饭已经做好了 。
“秦寻,吃饭了。 ”
“来了。”他关掉电视 ,走到餐桌前。
秦寻觉得,林淮的手艺不输于家里的阿姨,甚至更胜一筹。
至少自从吃了林淮做的菜,他的白米饭就可以再多吃上半碗 。
除了秦寻之前报的菜名,林淮还做了碗西红柿蛋汤,两荤一素一汤,色香味俱全 。
秦寻在喝汤的时候,林淮突然开口:“明天晚上我请你吃饭吧。”
秦寻惊愕地看向林淮。
林淮有些不自然地看向自己的碗口:“是回请,之前说好的。”
哦,军训时的事啊,他都快忘了。
“你想吃什么?”
“上次我挑,这次你来吧。”
“好。”
晚上出去夜跑的时候,秦寻突然提议道:“要不我们明天出去玩?”
林淮神色莫辨:“你确定?”国庆的那几天,哪里不是人山人海,别被踩死就不错了。
秦寻听出林淮的言外之意。他笑着解释:“你放心,青云寺人不多的。”
林淮听说过青云寺,在南陵市的郊外,山清水秀,有千年的历史。因为在那里许愿极其灵验,所以慕名而来的香客也就多了起来。但早在二十年前,青云寺就限定了香客人数,一天就三十个名额。所以想去那里上香许愿起码都得排上一个月。
“人确实不多,但等我们排上国庆都过去了。”
“没关系,我家有门路。”秦寻温柔的眉眼罕见地带了几分骄傲,“十几年前我家捐款,助他们重建寺庙,当时的主持就许诺我家的人可以免票进寺,还可以带上几个好友。去不去?”
好友?
他与秦寻算好友吗?
林淮想,应该算半个了吧。
“去吧。”林淮更好奇,到底多少钱才能让那群出家人开了这个先例。
于是他问。
秦寻想了想,报出来了个模糊的数字,“就……几百万吧。”
林淮:“……”
“明天几点去?”
“八点半坐车,九点半到达,爬上去要半小时。”
“好,我知道了。”
从刚才起,秦寻的目光就放在他身后,而且越看越远。
“你在看什么?”
林淮顺着秦寻的目光看去,只见一片灯火通明,行人无数,车水马龙,喧嚣至极,这幅场景在南陵市太过常见了,以至于林淮觉得没什么好看的。
“看狗。”距离有些远,加上林淮有些近视,他只模模糊糊地看了个轮廓。
“大型犬吗?”
“嗯,白色的萨摩耶,现在还在那摇尾巴呢。”秦寻的声音里满是笑意。
“你喜欢?”
“当然。想养的那种喜欢。”
“你家不让养吗?”林淮觉得,以秦寻的家境,别说养一只了,养十只都绰绰有余。
“嗯。老秦小时候被狗咬过,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,一见到狗就怕。”这件事还经常被长辈们拿作笑料,可以说是秦延之的人生污点。
林淮对秦延之有印象,他无法想象那么一个男人怕狗的样子。
就有些……一言难尽。
“所以……”林淮看向秦寻,见他的唇角勾出更大的弧度,“我决定等他去世后我再养一只。”
这是一句玩笑话。
而且从字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,可说出来……
林淮只想夸他一句大孝子。
第二天早上,秦寻被闹钟吵醒,打开手机看了眼时间。
7:31。
他打了个哈欠,起身换衣服。
昨晚一回来他就开始写国庆作业。
秦寻只觉得这假期放的多少有些憋屈,七天假期,学校统一给每个班分了三十六份卷子。再加上各科老师布置的练习册。这得写崩溃多少学生啊 。
他昨天晚上写到凌晨两点才写完二十份卷子,还剩下十六份。
想想就头疼,好在练习册早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写完了。
他决定,剩下的今晚回来写。
作业这东西,越早写完他就越心安。
秦寻做事十分讲究效率,凡事都喜欢提早做完。
出了房间,他看见林淮在煎蛋。
“林淮,我要溏心蛋。”秦寻往里面喊了声,“你小心点,别被油溅到了。”
“好,我知道了。”林淮头也不抬地应道,“你先等一会,很快就能吃了。”
“嗯。”秦寻坐在厨房外的椅子上,欣赏他同桌的盛世美颜。
那张侧脸堪称完美,浅浅的薄唇,高挺的鼻梁,一双凌厉的丹凤眼如黑曜石一般,亮如星辰。整个人干净白皙,带着少年的稚气,加上那一身的气质,任谁见了不得叫声绝。
啊,真不愧是他,运气那么好,找了个长得好看,又会做饭的租客。
这个租客简直是为他这种颜控外加挑食的人量身定制的。
“在想什么呢?”林淮端着两盘荷包蛋走了出来。
秦寻笑了一声:“在想我这么好的同桌将来会便宜哪家小姑娘。”
“你也很好。”
“啊?”秦寻反应过来,笑容更深了。
如秦寻所说,他们九点半就到了山脚下。
林淮瞧见,远处的石阶旁有一座很小的庙,庙前排着一群人,庙里有个和尚,二三十岁的样子,正在使用电脑。
现在的寺庙都这么先进的吗?连和尚都会用电脑!
两个人在后面排起队。
队伍不长,很快就轮到他们了。
“烦请施主报上号来,以及姓名。”和尚声音清朗,带着如清风般的笑容。
“秦家秦寻,携友来访,如有冒犯,还请见谅。”
“可是秦世年之孙?”
“正是。”
“两位施主,请。”和尚恭恭敬敬地抬手示意他们往上走。
“师傅有礼了。”秦寻微微颔首,和林淮正要往上走的时候,听到后面有不满的声音。
他的脚步顿住,连带着林淮一块停下来。
“他凭什么可以免票上山?”
“富二代就可以免票上山了吗?那我们这些自己排队等票的人算什么?”
“就是就是。”
秦寻还未说些什么,那个和尚就先开口了。
他依旧带着笑,声音不急不慢的:“各位施主,佛门重地,严禁喧哗。南陵秦家曾在十几年前为本寺捐款八百万重建。如此恩情,本寺感激不尽。”
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要是不想排队等票就去捐香火钱。
众人噤声。
南陵秦家,是顶级世家豪门,不知道富了多少代。底蕴之深厚,财富之雄厚,势力之庞大,无不令人叹为观止。
谁敢不要命地去得罪他?
而且那可是十几年前的八百万,不是今天的,概念完全不一样。
听说秦家当年捐那么多香火钱,是为了给未出世的小孙子祈福,从年纪上来看,应该就是刚才说话的那个少年了。今天能够见识到秦家下一任掌权人的风采,也算是不枉此行了。
背着身后游客打量的目光,秦寻只是轻飘飘地说:“走吧。”
“嗯。”
两个人在石阶上走了不知道多久,中途也遇到了几个游客。
山间石道蜿蜒曲折,一眼看不到尽头,只窥得些许乳白色的薄雾。历年经久的石阶上一尘不染,可见有日日清扫,但仍有墨绿色的青苔。
石阶旁植着一片郁郁青青的竹林,风吹过,卷起片片竹叶,携来阵阵清香。
身处如此山水墨画之绝境,很难不让人心静平和。
“按照我们现在的速度,差不多十点就可以到山顶上了。”秦寻看了眼时间,见一旁的林淮一直在环顾四周的环境,笑道,“你要是喜欢的话可以拍照。除了佛像不能拍,其他的都可以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似是觉得不大礼貌,林淮又补充了句,“谢谢。”
拍佛像是会被认为对佛的不敬,会被僧人驱赶的。
“嗯。”林淮拿出手机拍照,几秒一张地拍下周围的风景。
“我看看拍成什么样了。”说完秦寻凑了过去,林淮没有出声拒绝,算是变相地允许他的行为。
那几张照片拍的相当好,极富有构图感。
秦寻在前面带路,林淮在后面拍照。
鬼使神差似的,他把秦寻拍了进来。
点开看,身着白色卫衣的少年立于山道竹林间,虽然只是一张背影照,但也尽显其独特气质,令人心生好感。
林淮没有删掉这张照片。
上了山,林淮同秦寻一块给佛像上了炷香。
寺庙外朱墙灰瓦,飞梁石柱。里面几座巨大的佛像面向大门,面容庄严却不失和善,下面供着贡品与香火,几柱香烟雾缭绕,添了几分仙气和神秘。而最下面则摆放了几块软软的蒲团供人跪拜。
念经声,木鱼声和钟鸣声交杂在一起,隐隐约约地从后面的寺庙传来,虔诚而庄严,令人心生敬意。
“青云寺有多少僧人?”林淮突然问道。
“嗯,我前些年来的时候大概有五百多,近些年可能又增了些。”
“一天才三十名香火客,靠着他们捐的那些香火钱怎么够维持生活?”他有些疑惑。
“青云寺一张票将近一千,求票的香客目前仍在持续增长,所以他们每天都有3万左右的稳定收入。加上他们经常会收到香客们的香火钱,自是够他们生活的。毕竟和尚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 。”
说完秦寻似是想到了些什么笑了一声,“说起来你可能不大相信,现在和尚的日子过的还挺滋润的。他们这里有太阳能发电机,除了这些有佛像的寺庙,其他的都装上了灯和空调 。”
林淮:“……”
他对“寺庙庄严,和尚老实”的滤镜破碎了。
你以为大夏天敲着木鱼念着经的和尚在红烛下心静自然凉。实际上他们有灯有空调,而且衣食不缺日子滋润 。
反差太大了。
秦寻:“他们都说现在当和尚都要本科学历,真的吗 ?”
林淮掏出手机 。
“你干什么?这里不能拍佛像的 。”
“我不拍。查百度。”
话语简洁,却清晰明了。
“哦。”秦寻点了点头,“有道理。”
这两个人对百度多少都有些迷之相信 。
很快,答案出来了 ——
只要你一心向佛,看破红尘,便可遁入佛门 ,佛祖会助你脱离苦海的。
秦寻一脸恍然大悟 。
林淮神色却有些复杂 。
倒不是因为这个答案,而是他忘记开流量了 。
好家伙,山上还有网 。
秦寻带着林淮到处走了一遍,瞧了不少佛像和景色 。
虽然青云寺的和尚给林淮一种不太正经的感觉,但他还是不得不感叹这里的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