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寅迎娶顾大人之女顾芷清的日子即将来临,一向懂得人情世故的他,叩谢了指婚的康熙皇帝以后,又带着精心挑选绸缎好礼前去慈宁宫拜谢孝庄老祖宗。
“奴才曹寅,给太皇太后请安,太皇太后吉祥。”
“起来吧!”
“奴才知道太皇太后喜欢绸缎,所以叫人从织造局挑选了上等的浮光锦出来,进献给太皇太后。”
待苏麻喇姑把装绸缎的长方形盒子捧到孝庄面前,孝庄亲手打开盒子来看并且隔着护甲轻抚绸缎的时候,曹寅又介绍起来:
“这上面的图样,是展翅的凤凰,凤凰的羽毛流光溢彩,恰好是将浮光锦的特点展现了出来,太皇太后日后穿上这匹料子制成的新衣,定是显气度又显威懿,膝下的孙辈小阿哥和小公主们,定是‘祖奶奶、祖奶奶……’地叫的欢快,奴才就想象着这样的场景:一家子其乐融融,您这位大长辈笑的合不拢嘴。”
孝庄心情大好,边听边笑,仿佛已经身临其境。
曹寅继续道:
“太皇太后您看,这浮光锦的织工不易、一针一线都是织造局里最有经验的工匠夜以继日地来完成的,换做是机器,哪能有这样的好观感和好手感?奴才虽然还未上任江宁织造,但也时刻不忘太皇太后的嘱托和期望,步步知悉织造局里面经营方式和人事编排,发誓做个不辜负大任之人!”
孝庄夸赞道:“曹寅,每次你出现在我面前,除了来传情报和为友解围之外,都是乐观积极,叫我见了你听你说话就笑口常开。难为你了。”
“奴才誓死效忠太皇太后。”曹寅不改初心,“曹家能从王府包衣晋升为内务府包衣,阿玛曹玺能从王府护卫被提拔为内廷二等侍卫,奴才能够当皇上的伴读,全部都是依托太皇太后的恩典。奴才一辈子谨记,一辈子不敢忘。”
“是啊,都是缘分深。”
孝庄回忆起来:
明珠的夫人觉罗氏是阿济格的女儿,曹寅之父曹玺的夫人是阿济格门下的包衣孙氏,后来孙氏成了玄烨的乳母。曹玺办事干练,获赠“一品尚书”头衔;曹寅聪慧机灵,年仅十七岁就成了玄烨身边的御前侍卫。
曹家跟皇室的渊源,可谓是越来越深。
孝庄看着已经一表人材的曹寅,道:“你娶妻之后,就是个早晚要当阿玛的人,可要好好对待顾氏姑娘啊!”
曹寅感激道:“奴才以前不敢想自己会娶何处出身、有何修养、样貌如何的姑娘,现在这桩亲事最是合适!顾氏出身官宦人家、能懂文墨知晓商道、亭亭玉立,无论是哪一点,曹顾两家都是般配的。奴才答应太皇太后,娶了顾氏之后,不管是在京师生活、还是以后去江南,都会与她恩爱始终。”
“老祖宗我,就是盼着你们这些离皇上离的近的人,都能娶得贤妻、婚后生活谐美。”孝庄笑道,“像是功名利禄,真不如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来的实际。”
“奴才明白。”曹寅道,“从太宗皇帝到顺治皇帝、再到康熙皇帝,太皇太后见证了三朝皇帝的感情,最是明白感情滋味。”
孝庄语重心长道:
“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,只懂得自己是蒙古科尔沁出身的格格,一切对皇太极的好,都是为了我的亲族利益。后来我才明白,皇太极喜欢的是没有心机、对爱纯粹而执着的女子,哪怕是那个女子才貌都不出众、性格也不够端庄大度,他就是喜欢,那个女子就是我的姐姐海兰珠。”
“反之你看看顾氏姑娘,她跟我和海兰珠都不同。她现在一心一意就只爱你一个人,心思纯粹兼具才德的姑娘最是难得,皇上把她指给你,看重的就是她的性子适合你、为你持家和为你答谢宾客的事情,她也做的来。”
“所以曹寅,你比纳兰幸运。你娶的正妻顾氏,她与你一对可食人间烟火、可有嬉笑怒骂、可游山玩水的夫妻;而纳兰娶的正妻卢氏,她与他不得不做一对为世人所羡慕、所称颂、所记忆的伴侣。”
“太皇太后慧眼识辨,奴才和纳兰都自愧弗如。”
“我只是比你们都多活了一把岁数而已,看的多了、心里就有数了。”
孝庄端起桌上的一盏茶,轻抿了一口。
——年轻人,都是需要情场历练的,这一关闯过去了,日后遇见什么难关都不怕。
孝庄微笑,期待将来,万事皆好。
“奴才今日谢太皇太后教诲。奴才告退。”
“好,你回去吧。”孝庄叫了宫里的掌事太监去送曹寅,“你成亲当日,我自会叫李福连李公公前去你府上道贺。”
“多谢太皇太后!”
曹寅心中,万般感激。
*
曹寅从慈宁宫出来,忽然从侍卫营的同僚口中听得一个消息:
“不知道明珠大人和纳兰公子想要跟皇上说了什么,皇上把养心殿内的太监宫女都屏退了,总管大太监顾问行才从里面出来,就看见了前来求见的蒙古妃子融贵人。”
“顾公公跟融贵人说了一句话:‘娘娘好自为之吧!福祸相依,是祸躲不过。’之后融贵人就抹着眼泪回去了。曹侍卫你说,这是怎么回事?”
“这我可不敢乱猜。”曹寅推测,“要么是噶尔丹汗趁吴三桂逆袭清军之事,想要谋反;要么是融贵人谋害皇后或是皇嗣,被谁揭发到了皇上面前。”
侍卫营的同僚道:“万一是二者皆属实呢?”
曹寅眉头一皱,小声道:“那就是非同小可的、值得康熙皇帝大动干戈的大事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