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趣阁 > 种田之锦绣荣华 > 第63章 定下

第63章 定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正午时分正式开宴,林智夫妇不能饮酒,以茶代替敬过几次,又有詹家几人在席间,詹开棋替岳父岳母喝了许多,詹肃和詹夫人做中间人努力提起话题,尽可能让两方互相多了解一些。

推杯换盏之间,酒酣饭饱之际,两家交换了信物。

林家拿出来的是一支精美的花头金簪。

这簪子中间镶嵌了一颗极为纯净的红宝石,正是在山中挖出来的那一匣珠玉里品质最好的一颗。

长幼有序,这颗最好的当时到了吴月皎的手里。

吴月皎将之送到成都府的银楼里定做成簪子,原本就预备着给未来儿媳做聘礼,现在这时机拿出来正好。

簪子做工精巧,宝石光彩夺目,实为罕见。

林家拿出这等好东西作为信物,可见他们的诚意和重视。

戚夫人心里满意,也拿出一枚雕工精湛的麒麟玉佩,这也是戚家预备给未来女婿的礼。

信物交换完毕,两家心中一块大石落下,心情松快许多。

戚夫人突发奇想,要让两个孩子相看兴许不用等到过年,她闲着也是闲着,又几年未曾入京,正好带着戚语霜回长安一趟。

只是话不能这么说,身为女方姿态还是要做足的。

稍加思索,戚夫人笑着说道:“说来也巧,今年我本就有意带着霜娘回京一趟给她伯祖贺寿,正是逢五的寿辰,霜娘她爹离不得梓州,我这个做侄媳的,霜娘做孙女的怎么也得到场。”

顿了下,又继续说道:“儿郎家读书是正经事,依我看还是莫要他回来了,来回一趟没得耽误学业。正好趁此机会让两个孩子见上一面就是。”

戚阳德讶然,他怎么不知道妻子女儿今年要回京?他伯父今年是六十五了,但压根没想着要办寿宴,准备明年六十六的时候再大办一场的。

不过他在外面习惯了绷着脸没什么表情,所以即便心里惊讶面上也没表现出来。

戚语霜和她爹一样,也是才知道的这事,随即就明白她娘急性子想提早让她和林大郎见上面,因此立马淡定下来继续微笑示人。

其余人不作他想,觉得这样正好,也能早点将事情落定。

“如此真是巧了,论理我们夫妻也应去的,只是现下尚有孝在身,不便入京,只好劳烦夫人了。”吴月皎也怕迟则生变,欣然回应道。

一顿饭下来,宾主尽欢,事情推进很顺利,三方人心情大好,分别后各回各家。

次日林智和吴月皎再登詹家门看过林安淑母子,送了些吃的用的,第二天便启程回林家湾。

回家后第一件事,便是给林大郎写信告知此事,让他做好准备。

远在长安的林大郎接到家书,惊讶过后眼前浮现那日的惊鸿一瞥。

那一面已经快有一年时间,林大郎以为自己早已忘记戚家女郎的面容,殊不知还是那么清晰。

他在宿舍里看信,身旁没有他人,察觉自己脸微微发烫后还是很不好意思,生怕被人发现,努力平静心湖,却收效甚微。

其实,要他说,压根不用再见一面的,直接定下即可。

但看看时间,戚氏母女此时已经在进京的路上,这一面还是要见的。他也要确认戚家女郎的心意才好。

翌日,林大郎神采奕奕地上完上午的课,迎面碰上戚六郎,他的脸立马红了起来。

再回国子监不久就结识了戚六郎,两人已经成为好友,林大郎知道戚六郎和戚家女的的关系,但他未曾多想。

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放下心思,所以与戚六郎相处不觉得有什么。

可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
他们两家已经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,戚六郎很快会成为他的舅兄,多了这一层身份,林大郎见他总有些不自在。

戚六郎也已经知道家里的事,见林大郎如此便明白对方收到信了,突然就看他有点不顺眼。

虽说林大郎和妹妹的事能进展这么快还有他在中间促成的缘故,但认可林大郎是一回事,产生想刁难妹婿的心思又是一回事。

两人相遇,戚六郎停下脚步,不像以往那般面带微笑,也不拱手,板着脸淡淡说了句:“林兄,可是要去用饭?”

林大郎霎时紧张起来,努力稳住心神行礼道:“正是。戚兄可要一起?”

戚六郎点头,率先迈开脚步往饭堂的方向走去。

见戚六郎态度不似以往,林大郎很快明白他是知道了戚林两家正在议亲的事,内心更为忐忑。

以往就听戚六郎提起过他和家里妹妹感情甚好,看来自己要受到对方的考察刁难了。

林大郎苦笑。想娶人家妹妹看来也没那么容易,只是他也不惧就是了。

这边林大郎陷入水深火热之中,偏僻的林家湾依旧平静,农家人的生活按部就班,没什么特别。

林家,吴月皎和周佩宁开始准备起定亲所需的东西。

虽说事情还没有完全落定,但该准备的都要提前弄好,以免需要用的时候手忙脚乱,缺这个少那个的,谁的面上都不好看。

林安澜听说自己要有大嫂了,立马去翻了一遍《虞歌行》有关林家事的那一段。

确认书里并没有写关于林大郎的妻子的事情,甚至都没写林大郎成过亲,得不到什么有用信息林安澜也只好放下书。

按说林家被冤死的时候林大郎都二十二了,在大虞朝算是大龄青年,不该没成婚才是。

但书里写被害死的林家九口人就已经不包括她了,更不会有林大嫂。因为林氏冤案突破口在押着林家女眷流放的差役身上,所以明确写了流放路上只有两个女眷和一个未满十六的男孩。

女眷便是吴月皎和周佩宁了,那未满十六的男孩应该是林五郎,这些是对得上的。

可如果林大郎成了婚,先不说有没有孩子,他媳妇应该也在流放名单里才是。

难道是林大嫂没挺到流放的时候就丧了命?那也应该有她的灵位才对。

林安澜思来想去,觉得还有一种可能,林大嫂见势不妙,跑了。

要达成这点并不难,在判决下来之前和林大郎和离,与林家没有关系便可避过这场劫难。最好是林大嫂家里再有些权势,运作一二。

那这个林大嫂是否和现今正要定下的是一个人呢?

林安澜得不到答案。

虽然知道了林易是重生的,但在林大嫂的人选上,他也未必会做出什么改变。

林家人骨子里都是善良的,遭了死难,不想林大嫂被牵连,主动与之和离也是有可能的。

这并不是说林大嫂人品低劣,命都要没了,就算是逼着林大郎签和离书也可以理解。

如果只是这一点,林易未必会做出改变,除非林大嫂还有其它劣迹,抛却林家遭难时离开这一点,做的其他事也难以让林易接受。

林安澜不知道她猜的差不离,在书里找不到答案也就作罢了。

反正有她爹这个重生者在,她也就不用操心未来大嫂是好是坏了。

依她对林易的了解,进门的大嫂不管和原来的是不是同一人,肯定是他认可的。

为了印证这一猜想,林安澜还观察了林易对这件事的态度,是开心的,那就不用管了。

说实话,老爹是重生的对她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。

坏处便是她必须小心谨慎,不能引起她爹的怀疑。好处便是对于未来林家会遭难一事,她没有那么大的压力。

她相信林易会竭尽全力保全全家的。

相比于从书里了解事情始末的她,亲身经历过的林易更清楚个中细节,能做的也更多。而她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就行。

所以如今林安澜只需要吃吃喝喝读书玩乐就好。

家里现在各项产业经营得很红火,她也不用需要操心生计问题。

现在林安澜已经知道当初她以为家里有点穷的想法是多么愚蠢了。

在大虞朝拥有六百亩地,不遭飞来横祸的话怎么也不会饿死的好吧!

但她明白的有点晚,陶瓷书早已到了林易的手上,青花瓷和红瓷都已经烧出来了,她也不能再要回来。

好在目前看来,她还没被怀疑上。

这天林易吃完饭说起明日要去县城一趟,问几个孩子要不要一起去。

刚好赶到休沐日,几人也许久没去县里了,林易便想带他们去放放风。

林二郎最近总是跟在林易身边,看他处理各项杂事,林易也在慢慢教他,是以他是一定要去的。

林安澜也想去转转,率先举手报名。

林四郎遗憾摇头:“我和三哥约好了明日要和他一起去岳师傅家,便不去了。”

都已经答应了林三郎,不好反悔。

到林五郎了,只见他耷拉个头,无精打采的。

林易问他怎么了,林四郎替他说,原来是最近功课上太过松懈,林智忍无可忍之下取消了他这次的休沐日,林五郎明日依旧要读书,还是林智单独给他上课,想想就可怕。

林易看着小儿子的可怜样有点心软,但这是大哥做的决定,他不敢在这种事上反驳林智,也是爱莫能助。

林易没说话,转而去问周佩宁。

林五郎失望极了,连他爹都不帮他,他明天真的完了!

周佩宁近些天总和吴月皎一起去县城,也不打算去。

于是次日一早,林易狠心无视林五郎渴望求助的眼神,带着林二郎和林安澜坐上马车潇洒离去。

周佩宁好笑道:“五郎,别看了,你爹已经走远了。快去找你大伯吧,不然迟到了还有得罚。”

林五郎一惊,不敢再耽误,赶紧跑去东院接受林智的一对一教学。

周佩宁摇摇头,小儿子太记吃不记打,被教训过后老实一段时间又旧态复萌,类似今天这种情况发生次数太多,她已经从最初的心疼到现在的无动于衷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